在實際設計中,往往是使用傳統的造園手法、運用中國傳統韻味的色彩、中國傳統的圖案符號、植物空間的營造等來打造具有中國韻味的現代景觀空間。

新中式景觀——造園手法
新中式景觀設計借鑒中國古典園林的造園手法,自然離不開框景、障景、抑景、對景、借景、漏景、夾景、添景等經典手法。除此之外,結合現代的景觀元素,共同營造豐富多變的景觀空間,達到步移景異、小中見大的景觀效果。
框景應用
框景:利用門框、窗框、樹框、山洞等,有選擇地攝取空間優美景色。
案例:天津薊縣·曲院風荷。整體建筑風格為新中式徽派格調,多用黛瓦粉墻、馬頭墻、層樓疊院曲徑回廊等元素。 該項目在空間意境和細節上還欠缺對中式意味的元素推敲,下面是其框景的運用。

障景應用
障景:一步一景,移步換景。采用布局層次和構筑木石達到遮障、分隔景物,使人不能一覽無余。
案例:奧運村南北四個大門采用障景的造園手法,分別用彩陶文化、青銅文化、漆文化、玉文化的疊水影璧將美景收于其后,達到欲揚先抑的景觀效果。

對景應用
對景:園林中,或登上亭、臺、樓、閣,可觀賞堂、山、橋、木或在堂橋廊處可觀賞亭、臺、樓、閣,這種從甲觀賞點觀賞乙觀賞點,從乙觀賞點觀賞甲觀賞點的方法,叫對景。
案例:奧運村南北景觀主軸上,在景觀廊架中可以欣賞到影壁墻,在影壁墻又可以觀賞到廊架。應用了對景的手法,豐富這條軸線上的觀景內容。

借景應用
借景:在視力所及范圍內,將好的景色組織到園林視線中的手法。
案例:西安曲江華府。運用廊架開辟景觀觀賞視線,有意識地將遠處的電視塔納入園區的視野中,拓展了景物的深度和廣度,豐富游歷內容,收無限于有限之中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