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作品《春之祭》
這是我把自己打扮成新娘的樣子,在廢墟里拍照。代表是一種向生而死吧,有生的希望。
2007年冬天,三峽工程繼續一邊漲水,一邊修建。老萬縣終于完全消失了,這里變成了一個建設中的新城。整個城市就是一個大工地,也有好多“棒棒軍”來做苦力,討生活。
《花園》這個作品,就是記錄了萬州的棒棒軍。
作品《花園》
那年我回萬縣的時候,快過春節了,我住在高樓里,看到下面棒棒們佝僂的身體,緩緩挪動,就想給他們拍一個片子,記錄建設中新城的現實。
作品里,他們每個人都捧著假的鮮花。花是美麗的希望,他們來到一個新城討生活,做最辛苦的工作,賺很少的錢。
他們抱著假花在這個城市里面穿行,走過修修拆拆的地方。就像棒棒軍平時為別人送貨一樣,只是這一次的假花沒有目的地。
《薄荷》展覽現場,麓湖·A4美術館
1983年,武術隊合影
我最新的藝術項目“薄荷”,緣于我翻出來的一張老照片。我從小練武術,這張照片,是小時候剛參加完比賽后的武術隊的合影。照片中的這些同學,我們差不多30多年沒見過了。
小時候那些練武術的夏天,經常聞到薄荷的味道,于是我在展覽的展廳里也種上了薄荷,那是童年的氣味。
也因為這張老照片,我開始回去尋找這些老朋友。可能是因為移民工程,好多人下落不明了,際遇大不相同。
在我回鄉拍攝的十幾年里,家鄉支柱產業被拆掉,很多人面臨下崗,更多人背井離鄉,失去故土的根基。
現在,江面寬闊。在這些平靜的外表下,移民在外地開始他們新的生活;江兩岸是新的城市,高樓拔地而起,到處都在施工,到處都在堵車。人口從20多萬,到現在將近300萬人。
從萬縣到萬州,這個普通的城,隨著時間變化那么大,很多移民就算以后重新回到家鄉,也找不到歸屬感了吧。
或許它也只是現在中國城市化進程中,最微小的一個縮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