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棲心凈塵慮
中國園林是古代文士修身立命的地方,每次踏足園林,都給人一股撲面而來的書卷氣。花木竹石為巧思、疊山溪泉有境界。造園如同作詩繪畫,而文貴得體,畫貴有境,園林也是一樣。畫境是紙上的東西,詩意浮于文辭,園林把它們結合為現實。每一個讀過田園詩的中國人,都會被那種雅致的生活所打動。“方宅十余畝,草屋八九間。榆柳蔭后檐,桃李羅堂前”,字里行間就勾勒出園居畫面。園林就是這樣的優雅所在,在都市中創造詩畫情境的棲居,為心靈留一方凈土。
園林的境界和傳統詩畫是一致的,造園著重在構思,構思和境界是連在一起的。構思就牽涉到美學境界。王國維先生把真景物、真感情稱為“境界”。芭蕉分綠,疏竹橫窗。園林的境界,就是主人對世相大美的領悟。造園所謂“三分匠意,七分主人。”這就要求造園者對中國的美學和哲學有很深的理解,依古典園林興造之法,以文學繪畫的境界,借景借意于天地,在傳承與創新的同時,留下東方審美內核,使人臨其境,有詩有畫,“雖由人作,宛自天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