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方神朱雀
▼
拴馬樁的作用
除了精美的觀賞價值拴馬樁還有一個實際作用,就是鎮宅辟邪。
拴馬樁立于大門兩側,而大門是確保生氣的樞紐,“和氣則致祥,乘氣則致戾”,例如南向之門,為離位,屬小吉。順時針右側西南方為坤位,對應陰,五行屬水,為“六煞次兇”,兇星相克。按方位符鎮法,立“泰山石敢當”于兇位,即可避兇邪。“名門望族,凡門前、巷口、村頭、皆立石止煞”。用“靈石”鎮宅,是民間最常的巫術。
始見于漢史游《急就篇》,唐顏師古解釋指上古諸多石氏之人“后世皆望族”。“敢當”意為“所當無敵”。在古人心中,石具有超自然的神力,“壽非金比”。東方泰山為五岳之首,“泰山壓頂,百鬼寧息。”凡街門南向看,石樁必立于右側。凡街門北向者,為坎位。西北乾位為“六煞次兇”,東北艮位為“五鬼大兇”,其街門左右必對稱立二個石樁,應“左青龍,右白虎”。好似佛寺山門的護法金剛,俗稱哼哈二將,守衛宅主平安。凡街門東向者為震位,其東北方為“六煞次兇”,門前左側必立石樁。門向西,因左,右皆吉位,故不立石。
四方神
▼
胡人騎獅
▼
胡人騎獅!拴馬樁的傳統造型中保留了許多少數民族形象的人物,尤其在陜北高原的民間數量猶多。陜西關中在歷史上戰亂頗繁,幾經動蕩分合,各民族的大融合歷程漫長而復雜。晉唐之間氐、鮮卑、突厥各族與“王化之地”的漢族,經過遷徙、雜居、通婚,由游牧生活改進為農業定居生活,接受以儒家思想為主體的漢文化,改用漢姓,逐漸混血同化。
金元二朝統治關中達240多年。蕃、女真、蒙古、色目(包括畏兀爾人)多與當地漢民融合。在漢化歷史長久,群居相對集中的渭北農村,儒雅禮讓的民風中蘊涵著勇敢、質直、粗獷、渾樸的氣質。刻木、鑄金雕石制作偶像的胡俗遺風,被民間雕工以胡人形象反復重視于石樁,正是這種“集體無意識”的藝術行為,是草原與麥粟兩種文化生命力同化的必然。
世代生息在關中的人,誰也說不清自己祖先的族屬,誰也不敢說自己是純種漢人。血緣和地緣關系構筑的歷史命運,在胡人造像的石樁上,傳遞出蒼涼、神秘、野性的生命信息,同時洋溢著農耕生活的祥和與溫馨。
精雕細刻的拴馬樁是歷史長河積淀的民俗瑰寶,見證了中華民族融合的進程,又被歷史賦予了新的使命。
新中式園林里,拴馬樁是點睛之筆,帶著歷史的塵煙散發著滄桑凝重!
【點擊更多新中式園林里拴馬樁的景觀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