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沖院老宅是典型的徽派深宅大院,改建過程中既保留了徽派建筑白馬頭墻、小青瓦,融石雕、木雕、磚雕為一體的文化精髓。
同時在房屋光源、功能分區上進行大膽嘗試,讓古宅更符合現代人的居住習慣。
為了重整這座老宅子,整個團隊前前后后用了兩年,砸了1000多萬。
村民們聽說后都傻了,小賣部的老爺爺拉著俞曉的手說:“就這?這破宅子?一千萬我們西沖村能蓋多少樓啦?”
一邊嘖著嘴心疼著錢,一邊快步走到宅子旁,招呼工人們休息,一人塞了瓶礦泉水。
看著宅子旁忙碌著幫忙的村民們,俞曉突然明白,大家都把這里當作一個新家呢。
對,一個“家”。
2014年9月,墅家墨娑西沖院終于正式打開了“家門”。
1478個自然村落散落在婺源的角角落落,山山水水中,西沖村是少為人知的一個。
金色稻田、十幾畝立于山坡間的菜田自成一居,沿著田間泥土路往高處走還能找到村里的溪源。
老人們忙完農活后,就搬張板凳在家門口和鄰居聊天,每戶人家的門都是敞開的。
往里望去,大多是屋子里毛主席的畫像掛在中央,下方是一張八仙桌,堆著剛摘下來的蔬果。
而西沖院就在西沖村的村口,從外面看,老宅的墻壁脫了灰,露出內部的磚瓦,看得到時間在它身上刻下的痕跡。
白馬頭墻高立兩旁,小青瓦覆蓋其上,乍一眼還以為是哪家大戶人家的宅子,卻只有一幅西沖院的小牌匾掛在唯一的入口處,叫人好奇地想進去瞧瞧。
走進宅子,眼睛彎彎的前臺姑娘是敏妹。
懵懂時候愛上那個村里的男孩在外讀書,她來到西沖村,等著他衣錦還鄉娶她回家。
麻利的幫你抬行李的是村里的百事通俞叔,你問他西沖村的歷史文化,他張口就來,描述的繪聲繪色,你跟他聊互聯網+,他也能侃侃而談半個鐘頭。
房東阿姨偶爾假裝成服務員,打掃房間的時候,會隨手摘一把野花插在你的臥室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