于是,幾年來,他走到了數千座大山深處,探訪村莊,在蘇州、昆山、南京、余姚、松陽等地方留下了原舍的痕跡。
在一個個村落中,秉承著原舍最初尋找鄉村生活本質的理念,借助團隊的強大執行能力,引入更為多元業態構成,他真正用民宿撬動一個地方的發展,吸引到了越來越多的人為鄉村貢獻力量。
然而,朱勝萱能感覺到,這種生活對于普通人來說還是很遙遠。直到一次和朋友夜談時,一個母親的發言觸動了他。
“我是在鄉村長大的,然而很早就在城市定居,家鄉的概念在我這一代似乎就斷絕了。我希望給孩子一個不同于城市的家鄉,讓孩子在之后的生活里擁有一個可以想念和短暫逃離的地方。”
“可民宿投資越來越高,這個夢想似乎也離我越來越遠了。”
朱勝萱深知民宿這個行業如今門檻越來越高,普通人進入的可能性變得極低,但僅靠一些資本的進入似乎只能讓鄉村走向另一種“華麗的空心化”。
如何讓更多的普通人能實現自己的鄉村夢想,將自己之所長在鄉村生活中得到發揚,他陷入了沉思。
又是一次出乎意料,當朱勝萱在朋友圈里詢問,“如果有一個大院,讓大家能在鄉村共同生活,有誰感興趣”時,引發了朋友圈乃至朋友圈之外近1000人的積極響應,紛紛站出來支持這個想法。
這些人中有在鄉村建設第一線的代表人物,更多的是普通人的心聲。大家共同呼喊著,共同期盼著,想要在鄉村尋找另一種可能,想要在鄉村找回屬于自己的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