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為建筑設計師后,很多靈感都從那時候的記憶中迸發而來,那是一種經過時間洗刷后,富有生活氣息的建筑想象。
他作為建筑設計師,崇尚"最高的設計是沒有設計"。即使造新房子,也與周圍的山川草木相融合,不顯露過分的人工雕琢,像本來便長在那里。
古老的房子、書法、對宋明山水畫的研習,融匯成他建筑中的“侘寂”之風:不追求花哨浮躁之物,靜心于不加雕飾的質樸單純之美。
他從不追求看起來高大上炫目的設計,花崗巖、水晶燈、一整面的大玻璃,這些富麗堂皇的效果他不會做。他卻會保留院子里本來就有的井、屋頂上古舊的瓦片、墻壁上的斑駁……
被稱“中國最美寺院”的寂照庵,就是他用5000塊錢改造出的。改造所需的絕大部分材料,要么就地取材,要么撿廢棄之物,或利用原有的東西改造。
書法對他做建筑設計的影響很大。他說:書法跟建筑都是相通的,在開始之前都要想好,怎么去搭建結構、怎么布局,不能填得滿滿的,肯定要有留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