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看到一個好東西——嗯,可以搬到水喜里去;
明天有一個靈感——老陳,我覺得水喜還是可以動一動的;
兩個人沿著水喜走一圈,每一個角落摸一遍,心空空,好像少了什么,于是又這里添一塊磚,那里加一塊瓦。
縫紉機改的桌子
所以就有了國外大教堂的彩色復(fù)古玻璃,有了房間里的縫紉機桌子,有了露臺上那兩個火車道上的枕木。
全部設(shè)計都是他們倆親自操刀,民宿不大,一棟小樓只有4間房,進門就是個小院。
管家小梅是個插畫高手,每一枝在山里埋沒的野花。都在水喜重新被看見它們的美。
給客人用的灶臺
廚房的老土灶,也不刻意去抹白,就讓炊煙的痕跡留在灶臺外。就像純銅的餐桌,不理會新出的劃痕,只想等待時間慢慢的給它包漿。
在水喜,歲月不僅看的見,每一個客人,也都是歲月的創(chuàng)造者。
他們的房間,和山水談一樣,一如既往的讓人一眼就愛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