住宅建筑風水與地勢地形分析
1. 前窄后寬或前寬后窄的建筑基地,氣勢減弱,給予人不良印象。
2. 靠山坡建造的住宅多講求景觀視野,所以住宅背后的地勢宜較高,而前面的地勢宜較低,但地勢較低的前面宜緩降坡,最忌層層下陷、急降坡甚或懸崖,讓人有一瀉千里的負面感受。
3. 相反的,獨棟房屋在前高后低的地勢上建筑,最不適宜,若住宅后方為急降坡甚或懸崖者更差,讓人產生恐懼感,安全方面也多顧慮。
4. 建筑基地較四周地勢低者,下雨時容易積聚水氣,除較為潮濕外,亦讓人有不開朗的感覺。
5. 建筑在山上的樓房,本可遠離塵囂享受寧靜悠雅之居住環境,但若地勢愈高愈偏僻,人煙自然愈少,則顯荒敗。
住宅建筑風濕在河流道路方面的要領
1. 住宅前面的道路或河流適逢U字型轉彎處,如果住宅在U字弧內者,貌似在護城河內側的城堡,在心理上偏向穩健兼具信心;而設立在U字弧外的建筑物,貌似被排擠在外,缺乏安穩的感覺。
2. 住宅前面逢T字形道路或河流,而住宅建筑于A位置者,位居車流或水流縱橫交錯之交匯點,也是過于煩擾動亂,不符合住宅宜四平八穩的原則。
3. 建筑物地基呈現三角形,而建筑物配合地基建造,也呈現三角形并帶銳角,處于Y字形之分叉路口,汽車在住宅左右兩邊進出,車流過于動亂煩擾,不符合住宅應四平八穩的原則。
住宅建筑風水在巷道及人行道的要領
1. 住宅前面的人行道宜寬闊平整,住宅與馬路間保持一段適當的緩沖距離,最忌人行道狹窄,使住宅緊臨馬路。若該路段車速經常超過70公里以上者,不但安全堪慮,且行人匆匆經過,難聚人氣。
2. 住宅前面的巷道胡同,若過于狹窄,讓人產生壓迫感亦不宜。
3. 住宅前的人行道由內往外傾斜,其傾斜度若超過7度以上,讓步行經過人行路段者,感到平衡性不佳,一樓商鋪自然難聚人潮。
4. 在“死巷”內的住宅,通風不良,于消防方面的顧慮亦相對增加,愈接近“死巷”底部之住宅愈不宜居住。
淺析住宅建筑風水與“山、水、風”的關系
住宅建筑風水與山
風水學中常把山脈比作龍。石是龍的骨,土是龍的肉,草木是龍的毛。所以有“來龍去脈”、“尋龍捉脈”的說法。
地球表面具有對宇宙射線、光、波等輻射的吸收和反射的物理特性。那么地球表面的凹凸狀態,決定了吸收與反射的比例。山環的形態決定這種比例關系。山環之處雨露、陽光充分,養分充盈,水草豐茂,“聚氣”就是不言而喻的了。
住宅后面有的山卻是山石嶙峋,山形崢嶸,相對比較貧瘠。傳統中將此種形狀的山稱為“廉貞山”,其生態環境相較山環之處顯得惡劣。好的風水寶地,植物生長茂盛,水質優良。清山秀水必然生機勃勃,而瘦骨嶙峋的山體,皮毛不長,植物稀少,好像殺氣騰騰的怪獸,使人感到恐怖、荒涼。這樣的山缺乏滋潤,不適宜有生命生長。
1. 選宅講究前低后高。后高指有靠山,心中踏實。這種地勢除了利于采光通風等氣候上的因素之外,還形成了一個“懷抱”的感覺,滿足人類潛意識中被擁抱的心理需要,充滿了安全感,安坐廳堂,就可以高瞻遠矚。
2. 選宅避開盆地格局。四周都比宅高,水流不轉,氣運不通,不利于通風采光、排水,濁氣堆集也不利于住戶的健康。
3. 選宅避開前高后低。“前高”把氣阻滯,宅背后沒有依托,懸空給人危機感,心理上造成極大的壓力。
住宅建筑風水與水
中國風水學認為“水飛走則生氣散,水融注則內氣聚”,“大江大河—二十里而來不見,回頭環顧,中間雖有屈曲,決不結穴。直至環轉回顧之處,方是龍脈止聚”。在河曲附近選址,以水流三面、環繞纏護為吉,謂之“金城環抱”。
中國風水學認為:“氣為水之母,水為氣之子,氣行則水隨,水止則氣蓄。”即曲水氣聚。當水流到拐彎處,近乎水止的地方,氣便有所儲備。曲水比直水好。《水龍經?論形局》中說:“水見三彎,福壽安閑。屈曲來朝,榮華富饒”。《陽宅十說》中說:“凡宅左有流水謂之青龍;右有長道謂之白虎;前有污池謂之朱雀;后有丘陵謂之玄武,為最貴地。”把中國風水學的精髓一語道破。江河支流氣聚,對于人體而言,天地氣場為外氣,人體氣血氣場為內氣。當天地人三個氣場流速相合時,對人體有利。大江大河氣場流速大則人氣散,中國風水學稱“氣沖”。江河支流流速小,接近于人體氣場流速。大江大河旁適于建造大城市,而江河支流,適于建小村鎮、民居等。
1. 對于直水,河左為陽。江河的左右岸分法是以人橫跨江河,流水從背后流向前方,此時左手為江河左,右手為江河右。中國風水學認為:“直水兩岸,右為吉,左為兇。”
2. 選址在河曲凸岸一側,即水環抱三面岸上,遠比選在凹岸,即河流反弓的一側要有利。
3. 對于海港類城市不論左右,以“山環水抱”為主。山隨水行,水界山住,水流山轉,山隨水去,風水里面水占了一半。因此,凡入一局之中,未看山,先看水。
就像常言所說的:蛟龍入水,如橫空出世。水是龍的血脈,兩水之中必有山,所以水會即龍盡,水交則龍止。水融注則內氣聚。水飛走即生氣散。水深處民多富,水淺處民多窮。水散處民多離,水聚處民多稠。流動的水要盤桓,流來的水要屈曲繞抱,匯聚的水要澄清。水質不論對風水,還是人們身體健康都是很重要的,水色碧清、味甘、氣香,則這個地方主上貴,就是最好的地方。水的顏色是白色,水溫暖,水味清,那么這個地方主中貴。水的顏色很淡,水味辛辣,氣味很濃烈,那么這個地方主下貴。水氣味酸澀、發餿,那么這個地方是惡劣之地。
住宅建筑風水與風
風是構成氣候環境的重要因素之一,因氣流流動而形成。在風水學中,因為氣“乘風則散”,因此風之害被認為是擇宅大忌。選擇必求“藏風得水”,避免強風的危害。要是對風處理不當,確實不利于人體健康,傳統醫學就很重視風對人體危害的探究,風被列為“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”六淫(六氣)之首,“六氣”不及、太過或不應時就會生發致病邪氣。不僅對人體,風對航海業、農業生產等影響都很重大,強大的風暴還會給人們的生命財產造成巨大損失。為防止風害和利用風能,古代中國人勤于觀察,把風的性質和風向按方位時序繪成八風圖,試圖掌握風的規律。
人們對風的態度具有兩重性。在干熱氣候地帶,涼爽的、帶有一定濕度的風是大受歡迎的,太冷、太熱、太強或灰塵太多的風是不受歡迎的。人們往往樂意接受夏季的和風習習吹來,加強對流和熱傳導,讓人體散熱的速度加快;潮濕的地區的人則希望風能帶走討厭的濕氣。因此,在選擇建筑基地時,既要避免過熱、過冷、過強的風,又要有一定風速的風吹過。
不能把基址選在隘口地形,在這種地形條件下,氣流向隘口集中,形成急流,流線密集,風速翻倍增加,成為風口,切忌!山脊、山頂,這些地方風速往往很大;同時,也不宜選在靜風和微風頻率較大的山谷深盆地、河谷低洼地等地方,這些地形風速太小,易造成不流動的、沉悶的覆蓋氣層,空氣污染嚴重,招致疾病。總而言之,應該選擇在夏季主導風常常吹來,以及受冬季主導風向影響較小,近距離內常年主導風向上無大氣污染源的地方。
住宅建筑風水禁忌
人們選擇住宅建筑風水的位置,都希望選擇最佳地形,讓住宅處于最佳環境之中。這樣,既可以不煩人事之工,又可以“得山川之靈氣,受日月之精華”。陶冶精神情操,頤養浩然之氣,同時,人的身體素質也會相應增強。
傳統風水觀念對待住宅選址有一套復雜的方法。在山區,看山勢龍脈。脈大勢大氣大。脈氣為本,砂水為用。氣勢兩全,繞為福地。在丘陵地帶,選址欲選寬廣平夷,四面拱衛,無空缺凹陷。既要地大寬闊,又要藏風得氣。山地觀脈,脈氣重于水。在平原,看起來似乎沒有龍脈,傳統風水認為,土地高一寸即龍,大小田埂都是龍,還可以看水,曰:“凡到平洋莫問蹤,只看水繞是真龍。”平地觀水,水神旺于脈。
與此同時,幾千年來傳統風水對住宅建筑的選址,也有不少的禁忌:
(1)住宅旁邊有廟宇、教堂,不宜。因為廟宇給人幽深,冷清,淡漠的氣氛,易讓人產生避世、不求進取的思想。如果香火太旺,噪聲不斷,缺乏寧靜,也不宜居住,同時又易產生迷信觀念。特別是廟宇、教堂多處于風水寶地,旺氣盡奪,余氣所剩無幾,如果住宅在廟宇附近,生氣外強內弱,于住宅主人健康不利。
(2)住宅不要建在死路。傳統風水認為死路的氣是不通暢的,氣流如人的血流一樣,不通則表示生機殆盡,向前沒有發展,向后沒有回旋余地,死氣不會帶來生機。
(3)住宅不宜建在丁字路口面對馬路的地方。傳統風水認為“一條直路一柄劍”,易遭橫禍。這個位置確實不是居住的佳址。例如:汽車夜間行駛的燈光、噪音,司機酒后或疲勞駕駛等,均不安全。
(4)住宅四周不宜高樓環繞。好的住宅周圍講究前低后高,兩旁有樹木綠地蒼翠環抱,門前有清澈河水流淌。如果四周都高,會感覺壓抑,視野受阻。很難成為有生氣的地方。
(5)住宅南方應有空地。這是中國人的居住習俗,也是中國人的文化觀念、心理習慣的物化。宅前有寬闊的空地,代表氣運潛藏,平衡穩健。從現實角度來看,房屋坐北朝南,南方是進出通道和活動場所,有了空地,便于人們休息與交流。
(6)住宅之旁有流水,有長道,有樹木綠地,西側有大樹、丘陵或有遮擋,為住宅最貴之地。西側有擋風和避免“西曬”的靠山,旁邊又有生活必備和聚財的水,以及有與外界交往的通道、嬉戲休養的綠地,這是理想的生活環境。
(7)住在十字路口拐角上的位置,不宜。理想住宅應處在聚氣避風之處,借大自然的生氣頤養浩然正氣,陶冶情操。住在十字路口,仿佛暴露無助,沒有心里庇護,不易避風聚氣。理想的住宅選址,應“藏”而“不露”。
(8)宅前不宜有當門橋,尤其不宜正對住宅。住宅若低于橋,橋對住宅形成壓迫,住宅是外強內弱狀態,壓抑感會令居住者身心受到影響。住宅若與橋平,噪音、燈光、氣流、塵土等影響亦不利于居住。
(9)住宅不宜在風口上,不少城市住宅樓間距較小,中間形成一條窄縫,正對窄縫缺口的位置氣流極強。若是兩排高大建筑中間的縫隙朝向住宅,氣流勁吹,不易健康,心理上也仿佛有一把立著的刀刃對著住宅,有威逼的感覺。
(10)住宅前的水或路呈反弓形不宜,呈正弓形大吉。宅前路,河呈環抱形,風水上認為是“玉帶攬腰”,聚氣生財。呈反弓形,生氣聚不住,不避風。在心理上,反弓形也如一把彎刀,對居住者有壓迫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