弘揚中國傳統文化,傳播時尚中國元素,呈現國風精髓精華,匯聚中國風圖片素材大全

      [設為首頁] [加入收藏] [手機站] [青銅器圖片大全]

      當前位置 首頁手作青銅器

      潘氏家族的青銅器收藏,僅次于故宮!

      時間:2019-07-15 來源:古風家 編輯:花未央 閱讀:手機瀏覽

      潘氏家族的青銅器收藏,僅次于故宮!

        青銅器 后母戊鼎

        導語:青銅器的出現,拉開了巍巍中華文明發展史。青銅器中的代表——鼎,在古代更是被視為立國的重器,政權的象征。蘇州望族潘氏老宅曾收藏祖傳的西周青銅器大盂鼎、大克鼎。此兩鼎與現存臺灣的毛公鼎并稱“海內三寶”。

        抗戰期間,為躲過日軍劫掠,潘氏后人在所居院落中秘密藏鼎護鼎。新中國成立后,潘氏后人潘達于又主動捐鼎,讓國寶重歸國家和人民。其護寶愛國的事跡和精神,成為永載史冊的一段佳話。

      潘氏家族的青銅器收藏,僅次于故宮!

        蘇州潘氏老宅

        潘家門第顯赫 熱衷收藏

        江蘇蘇州古城,南石子街,鬧市中有一條幽靜小巷。從平江路拐進小巷,潘氏老宅就在小巷深處,位居南石子街7號至10號。潘家門第顯赫,是當時蘇州的名門望族。

        在清代時,潘家出過不少狀元、探花。其中,潘家祖字輩中的潘祖蔭,曾高中探花,官至工部尚書,顯赫一時。

      潘氏家族的青銅器收藏,僅次于故宮!

        潘祖蔭像

        潘祖蔭喜歡收藏,當年,左宗棠曾將自己珍藏的大盂鼎贈送給他,后來,潘祖蔭又以重金購得了大克鼎。1890年,潘祖蔭去世后,弟弟去北京安頓他的家產,準備把他的收藏運往蘇州老家,就近保管。

        當時,青銅器和書畫典籍足足裝了4船,其中就有著名的國寶,大克鼎和大盂鼎。多年后,上海博物館前館長、青銅器研究專家馬承源曾經對潘家表示,“你們的青銅器收藏,僅次于故宮。”

      潘達于盡職盡責 守護文物

      潘氏家族的青銅器收藏,僅次于故宮!

        潘達于

        后來,潘祖年去世了,掌管門戶、守住大量文物財寶的重任就落到了亡孫潘承鏡的妻子潘達于身上。

        眾人皆知潘家是中華第一藏寶大戶,尤其那兩尊曠世寶鼎,更是海內外收藏人士夢寐以求的。潘達于每天的日常“事務”,最傷腦筋的就是應對形形色色的人,有的是花錢來收購,有的就直接來騙。

      潘氏家族的青銅器收藏,僅次于故宮!

        大克鼎,西周,高93.1厘米,重201.5公斤。腹內壁有銘文290字,字體工整,筆勢圓潤,堪稱西周青銅器銘文的典范。現藏于上海博物館。

        清末權臣端方就曾對潘家人百般糾纏,想要“借”走兩尊寶鼎。幸好,時值辛亥革命爆發,清政府在內憂外患中垮臺,端方成了斷頭鬼。

        后來,還有一位酷愛中國青銅器的美國人,漂洋過海,一路打探到了潘家。他提出以巨資外加一幢洋樓來換兩個大鼎,也被潘達于一口回絕。

        20世紀30年代中期,當時國民黨在蘇州蓋了一棟樓,說要搞個展覽,讓潘家把兩個鼎拿過來展出,潘達于意識到這可能是個騙局,同樣婉言謝絕了。

      潘氏家族的青銅器收藏,僅次于故宮!

        大克鼎銘文拓片

      抗戰期間藏寶護寶 躲過劫難

        抗戰爆發后,潘達于帶著家人到光福一帶避難。雖然人在外面,潘達于的心卻時刻牽掛著家里的那些無價之寶。

        1937年陰歷八月半,潘達于和姐夫潘博山一起,悄悄回到蘇州家中,叫來家里的兩個匠人先做了一個結實的大木箱。到了晚上,幾個人點起蠟燭,在大廳后的房子里撬開地磚挖出一個深坑,先放入木箱,再把盂、克兩鼎慢慢放進箱子,并在鼎里塞了一些破衣服被子,空隙間還塞進一些小件青銅器及金銀物件。

        隨后,潘達于叫人蓋上箱蓋,填平泥土,按原樣鋪好方磚,還在埋鼎的位置上放上了案幾、八仙桌等家具,看不出絲毫痕跡。布置好這一切,潘達于又回到光福避難。

      潘氏家族的青銅器收藏,僅次于故宮!

        大盂鼎,高102.1厘米,重153.5公斤,是西周周康王時期的重要青銅禮器,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西周最大的一件銘文銅鼎。鼎內鑄有銘文19行,共291字。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,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。現存于中國國家博物館。

        潘家有寶盛名在外,日軍進入蘇州后,來到潘家大院,威逼潘家人交出兩尊寶鼎。留守的傭人都推說主人不在,不知道寶物的事情。日軍闖入潘家大院搜查了好幾次,寶鼎始終沒有被發現。就這樣,老祖宗留下的珍貴寶物,在地下躲過這場劫難。

        1941年,埋在地下的木箱蓋子腐爛,箱蓋上的泥土、方磚發生塌陷。這時,潘達于才和兒子潘家懋及家人一起把藏在地下近4年的大鼎挖了出來。此后,兩只大鼎就被放在一間不被人注意的屋子里,與破衣雜物、舊家具堆放在一起,一直保存到了解放后。

      潘氏家族的青銅器收藏,僅次于故宮!

        大盂鼎銘文拓片

        大量珍藏文物捐贈給國家

        1951年,上海華東軍政委文化部收到了這樣一封信:

        “竊念盂克二大鼎為具有全國性之重要文物,亟宜貯藏得所,克保永久……誠愿將兩大鼎呈獻大部,并請撥交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籌備之博物館珍藏展覽,俾全國性之文物得于全國重要區域內,供廣大觀眾之觀瞻及研究。”

        已經神秘“失蹤”了60多年的兩個寶鼎再次現身,剛剛成立的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喜出望外。那天,專家們激動的圍繞在兩個大鼎周圍,神情中傳遞著興奮,潘達于卻不由地默默流了淚。

        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回饋給潘達于2000萬元(舊幣)的獎勵和一張獎狀。獎狀上寫著:

        “潘達于先生家藏周代盂鼎、克鼎,為祖國歷史名器,六十年來迭經兵火,保存無恙,今舉以捐獻政府,公諸人民,其愛護民族文化遺產及發揚新愛國主義之精神,至堪嘉尚,特予褒揚,此狀。 ”

        她一分錢都沒要,只留下了那張獎狀,掛在床頭50年。

        守了一輩子的東西都交給國家了,她心里還是惦記。每次去上海,總悄悄去博物館看看。

      潘氏家族的青銅器收藏,僅次于故宮!

        1980年2月,潘達于帶曾孫在上海博物館觀看大克鼎

        有一次小孫子問她:奶奶,咱們家的東西,為什么不放到家里,要搬到這兒來啊?

        她淡然地回答說:放到這里好,第一,很安全,博物館保管得好好的;第二,大家都可以看,多值。

        繼獻鼎之后,在子女的支持下,潘達于又分批向國家獻了大量文物,現在還保存于上海博物館和南京博物院收藏的就有1956年獻字畫99件;1957年獻字畫150件;1959年獻161件。另外還獻出了不少元明清字畫,諸如弘仁的《山水卷》、倪元璐的《山水花卉冊》、沈周的《西湖名勝圖冊》等。

      潘氏家族的青銅器收藏,僅次于故宮!

        2004年,上海博物館舉辦了“潘達于捐贈大盂鼎、大克鼎回顧特展”,潘達于(中)出席

        結語:

        如今,大克鼎已是上海博物館中國古代青銅館的鎮館之寶,每天有近萬觀眾一睹大鼎“風采”。

        大盂鼎,也成為中國國家博物館鎮館重寶之一,吸引著眾多觀眾感受大鼎的雄渾氣象。

        它們作為中華文明的“見證者”,能穿越千年的時光,保存完好地呈現在世人面前,還要感謝一代代像潘達于這樣的國寶守護人。沒有他們,我們在博物館中感受到文化和體驗,將大打折扣。

      反饋
      4hu亚洲人成人无码网www电影首页|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小综合在线| 成人毛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| 天堂а√在线中文在线最新版| 无码av中文一二三区| 波多野结AV衣东京热无码专区|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免费视频|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98| 最好的中文字幕视频2019|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蜜芽 | 91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五月天|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| 99久久国产热无码精品免费|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视频一区| 无码人妻少妇伦在线电影| 中文精品无码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| 最近更新中文字幕第一页|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| 国产欧美日韩中文字幕| 狠狠躁狠狠爱免费视频无码|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喷水| 无码专区中文字幕无码| 午夜无码国产理论在线| 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第一页| 最近免费最新高清中文字幕韩国|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码| 无码国产精成人午夜视频一区二区| 国产欧美日韩中文字幕| 亚洲中文字幕不卡无码| 乱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国产盗| 国产日韩AV免费无码一区二区| а天堂8中文最新版在线官网| 五月婷婷无码观看|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麻豆| 亚洲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网站|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V在线观看| 亚洲无av在线中文字幕 | 亚洲一区二区无码偷拍|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av|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av无码网站 | 无码专区中文字幕无码|